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固始施琅学校毕业证样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河南固始施琅学校毕业证样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绝对不是!
在攻占台湾后,施琅强占南台湾一半已经开垦的土地,名为“施侯租田园”,向园内所有农民征租,名曰“施侯大租”,由台湾地方官代理收取,再送到北京供施家挥霍。
这样的盘剥,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895年之后,日本割据台湾才结束。
施家依靠这一财源,过了一百多年奢侈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台湾百姓的苦难之上。因此,台湾人对施琅恶评无数,至今仍恨之入骨。
施琅不是清官。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
施琅,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治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施世纶有一个儿子,叫施明德
施明德是施琅的后人,施明德是施琅次子施世纶的儿子,是施琅的孙子。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原为明将总兵郑芝龙的部将。他投奔郑成功后,成为郑成功得力部将。期间施琅与郑成功部下曾德发生纠纷,致使施琅家人被郑成功诛杀,施琅决定归顺清廷。
史藉上没有记载施世纶的子女。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及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
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
一个儿子,施世纶(1659年-1722年7月3日),中国清朝官员,字文贤,号浔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远祖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八旗汉军镶黄旗,是施琅之子。清代中叶,出现了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小说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纶(即施公),在一班侠客、义士(主要人物是黄天霸)辅佐下审案平冤的故事,之间,还穿插了不少绿林好汉的活动、以及他们相互矛盾斗争的故事。
古代中原民众为躲避灾祸多次经过固始逃往闽粤等地并落地生根,以致出现“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加上台湾大部分人是明清时期福建、粤东移民的后裔,所以,台湾大多数人的祖籍在闽粤,祖根在固始。
包括郑成功、施琅、陈嘉庚在内的南迁固始移民后裔,渐次远迁台湾、南洋及欧美各地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原为明将总兵郑芝龙的部将。他投奔郑成功后,成为郑成功得力部将。期间施琅与郑成功部下曾德发生纠纷,致使施琅家人被郑成功诛杀,施琅决定归顺清廷。康熙授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准备攻打台湾。1683年,施琅指挥清军在澎湖海战大获全胜,收复了台湾。1696年,施琅逝世,谥号襄庄。
施世纶。
清代中叶,出现了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小说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纶(即施公),在一班侠客、义士(主要人物是黄天霸)辅佐下审案平冤的故事,之间,还穿插了不少绿林好汉的活动、以及他们相互矛盾斗争的故事。在小说中,施公是一个清明如镜、持廉如水、料事如神、除暴安良、执法如山、为民申冤的清官,作者将他比作宋化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小说出刊,众口流传。之后,又被艺人们编成各种说唱、戏曲,搬上舞台,施公、黄天霸……便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形象。
小说、戏曲中施公的原型,就是清初晋江名人施世纶。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晋江县衙口乡人,后被编入清朝汉军镶黄旗。祖父施大宣。父亲施琅,原是郑成功军旅中得力部将,后与郑发生龃龉投归清朝,授靖海候。世纶为其次子。因为父亲是靖靖候,所以他没有经过科学进身之途,直接受朝廷封荫,出任江苏泰州知州,是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年仅廿六岁。
任上,淮安下河发生水灾,朝廷派了两名大臣来监督防堤修工,跟着来了一帮随从人员,有的竟然倚仗权势,在地方上侵扰民众。作为地方官的施世纶,见此情状,怒气难抑,对作恶者,坚决绳之以法,不留情面,老百姓赞声啧啧。康熙廿八年(1689年),皇帝南游,得知施世纶治迹彰著,深得民望,就开了“金口”,称他是“江南第一清官”,并准备加以擢升,因督臣挽留,才就地晋授扬州知府。是年三十一岁。 康熙三十二年,调任江宁(南京)知府。康熙四十三年,移任安徽;康熙四十四年,任太仆寺卿;康熙四十五年,因失察湖南乱兵劫掠之事被夺官;不久,复授顺天府尹。
从此以后,他一直就宦场得意、官运亨通了。康熙四十八年,授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康熙四十九年,迁户右侍郎,总督仓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任漕运总督,是年五十七岁。
任漕督时,施世纶做了件深得民心的事;时陕西发生灾情,他奉命亲临查罕,发现百姓颗粒无收,全省官府的仓廪,也虚耗殆尽,弊端百出,窃盗成风,尤以西安、凤翔两府,情况更为严重。他具疏上奏,首先弹劾两府头头。并大开仓廪,赈济饥民,如及时雨,民得实惠,以后,事成归时,老百姓扶老携幼,送行十里,还为他造了一座生祠,加以奉祀。
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终因不堪支撑而乞林,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六十四岁。
施世纶平生好学,善诗能文,著有《南堂集》八卷,《倚红词》一卷。
施琅的后代是施世纶。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纶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
康熙三十二年及康熙四十三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
康熙五十九年,陕西出现了饥荒,赈灾时,施世纶查出陕西的仓库积贮大多受到虚耗,将要上疏弹劾,当地行政长官鄂海有意把他儿子廷祥在会宁做知县的一些事情讲给他听,暗示如果他上疏弹劾,将对他儿子不利。施世纶说:“我自从入朝做官自身尚且不顾,哪里还去顾儿子。”终于上疏弹劾,鄂海因此被罢官离开陕西。
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施世纶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
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施琅介绍: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1696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固始施琅学校毕业证样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固始施琅学校毕业证样本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