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考研不考985211有意义吗(不看学历证书有用吗考研)

admin2024-01-0512

考研不考985211有意义吗

考研如果考985或者211高校,当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考研究生跟高考在某些程度上一样,取决于学校专业和所在城市等综合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并不是985的高校或者211的高校,在就业的薪资排名中,并不亚于985的高校或者211的高校。在这里面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高校,比如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这些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薪资排名在全国都进入了前30。这两所学校都位于上海,从某种程度上看,区域内对于高校的认可十分重要。此外,专业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信息相关的专业就业是热门,平均薪酬也相对较高。这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与人工智能的专业更是成为了焦点。

感谢邀请!2019考研报名进行中,不少同学相信已经目标明确,早已报考,专心投入冲刺复习之中,相信也不少同学还再犹豫,你究竟没定好什么呢?

1、985211—高考改变人生抉择再次出现

高考是人生的艰难抉择,很幸运你已顺利迈入,大学四年过去了,才发现一切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985211这面招牌居然寸步难行。名校自有名校优势,桃李满天下,校友布地球,任何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都需要丰富的人脉资源,接近性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在学校,在社会,在单位,同学校友的提携是快速成长的好办法。

985211之所以不好考,原因有3条:①录取分数线高,一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让我们不敢想象。②专业课要求高,普通院校指定参考书目只有2-3本,名校参考书普遍4-7本,学习书目的数量竟有一倍之多。③保研趋势推高。知名高校保研推免比例逐渐加大,对参加统考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报录比例失调。

2、985211—就业现实压力让你不能回避

“面试的起点就是985、211的学生,这个要求太现实太直白了,投了十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了,考研我真是无从选择。”

简历筛选是大企业招聘时的第一步关卡,猎头的思维定式是:985或者211院校出来的学生比普通学校更优秀,所以一般为了节约筛选成本和时间,以及避免后续的争议,211和985名校毕业生往往会更具竞争力。

高学历者正在一步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在正规一点的公司,名校毕业生已经屡见不鲜。而普本的学生在这样的公司受到学历歧视也成为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在后续的升职加薪中,能不能脱颖而出?对于非双院同学或许更难。想选好公司,公司想选好人才,才导致了所谓“歧视”的局面。

3、985211—实现名校梦想需要重整行装

在决定考研时,先问问自己,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我的兴趣在哪里?兴趣能和考研联系在一起吗?哪些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加之半年的复习,我大概能达到什么分数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学校?这些问题是你择校之前必须思考的。

那么小编也给你几点建议,希望你能理解:①选学校不要怕好,关键看招生人数;②准备不在于早,重点看下没下决心;③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④学会放弃,有舍才有得;⑤考研是一个人的孤独战斗;⑥对自己要有信心;⑦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985、211更多体现的是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而未必是他所有的学科都是全国第一流的,所以要看你考研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想去名校镀镀金,扩大自己的人脉,实现阶层的跃升,那么985、211大学肯定是你非常理想的选择。而如果你是想在学术或者科研方向更上一层楼,结合你所学的专业和成绩综合考量,也许985、211大学就未必是你最好的选择。其实名校和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更看重个人的能力,所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




对于考研者来说,不管是985还是211,目前的考研情况特别难,2019考研的报录比已经达到4:1了,这意味着考上的是小部分,考不上才是普遍状态。

如果你只想有一个硕士学位,那么调剂的学校都可以考虑。如果想学位证的含金量高一点,985和211的院校不管二战还是三战都要争取考上。

有些人会有疑问,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真的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更优秀吗?

作为带过大学生团队的管理人员来说,是有区别的。简单从以下五个方面展现出来。

第一是智商:传说清华毕业生的智商平均135以上,而我简单测了一下,我的智商也就113,没办法,天生智商不高也不是我想要的。

第二是学习力:能考上985和211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力很强,企业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肯定不是看他们的经验,而是能够快速学习融入企业的现状

第三是持久性:能考上985和211,在学习和工作上持久性更高。他们能考上好大学也是点灯熬学习出来的,现在好企业都是996,这帮人也会主动加班996,怨言会比普通毕业生少很多,因为已经习惯了。

第四是克服问题:能考上985和211的学生在克服问题的时候思维转变很快,也会主观去克服它。而普通人要么回避问题,要么更多的是强调理由。

第五是看待问题的态度:好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基本上比较积极和客观,这在企业管理中会减少很多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所以说,985211的品牌优势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虽然教育部已经废除985211,但是在新的规则体系形成之前,985211在就业市场出国和考研上,还会长期存在。


不是谁都能考上985/211的,这个社会的发展还是要提高点自己的学历比较好,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研究生起步了吧现在,我今年32了,昨天还跟媳妇商量一下一起考研呢,结果她要考雅思,我只能考研了。

研究生学历当老师有什么优势

一些情况下,研究生考教师会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考教师资格证阶段,相较于本科生优势不是十分明显,但在教师招聘阶段,有许多职位对于学历的要求就要求硕士及以上,这种情况下这些职位的竞争就会比其他职位小很多。

教师招聘时一般都年龄限制,大都是30周岁及以下,但对研究生学历者适当放宽。此外,研究生学历可以考个高中或者中职教师资格证,一般都本科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高级教师资格证。若一个研究生持有高级教师资格证,那就可以报考高中、初中、小学教师了,选择性大。

没有优势。只是知识储备多了那么一点点。当一个好的老师,应当是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智商高情商不低,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俱佳,经历风雨,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研究生学历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如果是博士研究生,而且是在海外“镀过金”的海归博士,估计当教师的话可以成为一些高校的教师。但如果是硕士研究生,那么不好意思,想要进高校任教,估计难度是非常大的,毕竟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哪怕是二本院校的辅导员,几乎都需要博士学位才可以。所以,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想要当老师,去大学估计能争取当个传说中的实验员;硕士研究生如果去当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去当小学老师,才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研究生学历如果去农村小学当老师,那么应该是文凭最大张的牛人。

在农村小学,很多老师现在都是保持大专文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孔雀东南飞”效应:一些比较年轻的拥有本科学历的老师都纷纷选择离开农村,调往更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市区、县区的实小、中心校去任教,所以在乡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学历水平不怎么高的“油腻中年教师”。当然,这两年在农村中小学,本科生的比例也不容小觑,像我们镇的中心校,拥有本科学历的老师基本上超过八成。如果我们镇的某一所小学突然来了个硕士研究生过来任教,估计会成为最牛的存在。

其次,研究生学历在中小学当老师,底薪会比其他普通的大中专和本科学历高一些。

我记得在17年前,我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达到859元,如果是和我同一届毕业分配的研究生,估计可以达到九百多甚至四位数,因为硕士研究生如果从教的话,在入职底薪方面比大中专生、本科生多一些,不过基本上也不会高太多,能高个几百块差不多就顶到“天花板”了。

第三,研究生在中小学当老师,职称评聘的速度会更快。

在我们这边,本科生要想评上中级职称,差不多要等待二级教师评聘四年之后才可以参评,而研究生想要晋升中级职称,则只需要二级龄两年就可以了。但是,我说的是有职称评聘“职数”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晋级职称;如果在没有“职数”(职称评聘名额)的情况下,别说硕士研究生学历,就是博士后也照样不能评上中级。没有传说中的“职数”,无论是谁都直接与更高一级的职称无缘。当然,在有“职数”的情况下,研究生还是可以享受优先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优惠。

总而言之,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相比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硕士如果参加中小学教师竞聘,正常情况下在学历方面是可以“独领风骚”的。

考研不在乎专业,只要求拿到研究生学历,这样对找工作有用吗

功利性学习态度,收获功利性结果。

考研是一场身心搏斗,自己是这场比赛的主角。

我也参加了研究生统一考试,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在自习室复习,不畏艰难寒暑,在自习室反复做题,背题,也没有考试内容,只能自己总结所学知识点,不断提高做题速度,因为是报考文科专业,所以考纲范围有所缩减,在毕业就业时候,根据考纲范围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

读研是一场提升自我价值的旅程,冲击更高学府。


读研一般来说有三年时光,三年就是一个周期,我们应该时常给自己订立一个能够得到的小目标,三年里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成绩,是否得到奖学金,能不能顺利毕业都在我们升入研究生学院开始值得我们思考和规划的。


得到一张学历证书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我们这三年获得了什么,知识能不能转化,并为我们所用。我们规划自己的一生一个阶段,就是在为自己未来增值在做打算,也许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收获了知识,求学路上认识了影响一生的导师,还有一群知己和人脉。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战役,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战场上都是主角。

时间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雕刻自己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一条值得的路一直走下去呢?不在乎专业看起来就业没有限制,但是真正面对问题时,我们怎么向自己交代?在选择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命运的网的形成,不在乎专业,后期还是要在意,无论你报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

没有太大的作用,学历只是个门槛,但很多企业会看研究生的专业和个人的素养,所以不想读研究生可以在工作中学习进修;如果想进优秀的企业,看下企业招聘信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读研究生。

首先,不建议。

其次,你这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功利心过重,你在读研的时候,压力也会很大,三年时间,你在一个你不喜欢的学校,读着一个不认同的专业,你自己都会有所遗憾的。

最后,请认真对待,找到属于你的方向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学历的态度一定是一致的,尤其是对学历在大学生就业时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想着提升自己的学历,毕竟学历高可能会更加容易的找到好的工作,不用再担心自己工作的问题,所以每年都会有几百万的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绝大多数考研的学生,最初的出发点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研究生期间学到多么重要的知识,能够发表怎样档次的论文,更不想着尽快出科研成果,因为当初考研的时候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研究生学历,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所跟的导师,自己所能够实现的进步,这些统统不在考虑范围内,只要能够获得学历就可以。

可是,我们或许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误认为只要学历高就能够找到好工作,误认为学历高机会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因为事实上学历的提升其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会因为你的学历提升而获得很多的就业机会,你会因为你学历的提升而获得更多的进入招聘会现场的门票,而用人单位最终是否录用你,绝对不会因为你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会迫不及待的录用你,这是很难出现的情况。

因为想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不仅仅学历要达到基本的门槛,还需要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能够拿出足够证明自己优秀的各种荣誉和科研经历,如果你三年的研究生期间只是顺利的毕业,没有拿过奖学金,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课题组,没有自己的认可科研成果,那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你之所以考研就是来镀金的,就是为了混一个学历而已,所以你或许就不是他们所优先选择的了,最终你的学历优势也就得不到任何的体现。

所以,我们考研是为了研究生学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对不能完完全全的是为了学历,在研究生期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包装”自己,积极的参加学术论坛,最好是能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档次比较高的学术论文,并且对于奖学金以及入党这样的事情也要特别的上心,因为在这样东西的配合下,你的研究生学历才更有价值,你的就业才会更轻松。

总之,不能否定学历在找工作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想着凭借学历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生期间完成和学历想搭配的各种能够证明你优秀的荣誉,这样才能够实现你当初考研的最终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07679.html

不看学历证书有用吗考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