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泽夫中学的学校历程,2009年秦南泽夫中学校长叫什么名字

admin2024-01-0912

文章目录:

  1. 泽夫中学的学校历程
  2. 2009年秦南泽夫中学校长叫什么名字

一、泽夫中学的学校历程

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城发动大扫荡并盘踞在盐城,全县各中学停办。为解决青年失学之苦,宣传抗日,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1942年,宋我真在宋村创办“志成补习学社”,不久迁至时杨庄续办。

1943年,形势渐趋稳定。1944年春,为满足青年的学习要求,培养地方干部和抗日人才,民主政府在“育才补习学社”的基础上,创办“盐城县育才中学”,校址在五区侯家伙,胥大可任校长,陈栖山、吴建平任教务主任、王芷芬任生活指导部主任,全校设7个班,共有学生280名。

44年9月,育才中学改名为盐城县立中学,并吸收西汉张的横塘学社和时杨庄的志成学社师生。因校舍紧张,校址西迁到姚伙,以和尚庵为校部,年底陶官云接任校长。

45年9月,为纪念爱国民主人士宋泽夫,盐城县中改名为“盐城县泽夫中学”,校址迁至石庄,以乩坛为校部,宋我真任校长。11月底,县城解放,迁至原县女中旧址办学,并将伪县中师生吸收入校。46年春,迁至旧盐中校址,增设初中预备班。

46年冬,国民党军队入据盐城,学校复迁往农村,实行分散流动教学,先后流动至西季庄、白兔庄、西五舍、大成庄和建阳的花园垛,47年初迁至蒋湖庄,在尚庄设分校。

48年2月,叶挺县泽夫中学(当时盐城改县名为叶挺县)与建阳县中学合并,成立“叶挺建阳联立中学”(简称叶建联中),校长王启宇、副校长宋我真,下设生活指导科、教务科、生产科,校址在建阳县中原址,在蒋湖设分校。9月又分开办学,于是改蒋湖分校为叶挺县立中学,宋我真、朱明为正、副校长。同时在大冈、尚庄设分校。49年2月又迁校于宋村,有高中班一个,初中班四个,在校学生176人,教职员23人。县城解放后又于城内集仙堂设分校,撤销尚庄分校。

49年7月,叶挺县复改名为盐城县,叶挺县中也随之改为盐城县中学。同年底次年初,县中与苏北行署五分构第二联立中学合并,改名为“苏北盐城中学”。

在这十年中,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学校呈现出或停或办、或分或合的不稳定状态,但全校师生的办学求学热情始终未衰,表现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教材一般是自编自印的,住地也不固定,有时以空地、树荫作教室,以门板当黑板,以膝盖作课桌,以牛粪土块作粉笔。但全校师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学生的学业进步很快。学校适应战时需要,开设政、语、史、地、数、理、化等课程。学制服从需要,随时而变,有时学生进校一年就响应党的号召,到新区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坚持抗日民主政府的“培养人民民族意识、民主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基本教育方针,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提倡启发式,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死读书。学校还经常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44年,育才中学举办“新华实业社”,利用土原料大量制造精盐、墨水、肥皂、纸等产品,既生产自救,又销往全县机关部队学校,为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保障军民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日报》曾对此作专门报道。学救会还经常组织演讲、歌咏、墙报等项比赛,发现培养人才,宣传群众。46年3月,泽夫中学师生在县城贫儿院剧场义演古装戏《李闯王》,三天的票款全部捐献救灾。学生们还演出过宣传土改政策的现代剧《照减不误》,编写剧本《跌倒自己爬》。为普及教育,提高平民文化水平,师生们采用“做啥教啥学啥”的教学方法,开展群众性的冬学、乘凉讲座、晚会等活动,送教上门,组织群众学文化,为群众作法令解释、时事报告,为此受到县委领导表扬,《新华日报》报道中称“这种教学方法是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推动机。”

学校能一直坚持办下去,重要的一条是受到党和民主政府的关心、人民群众的支持。陈毅、周一萍、骆明等领导同志曾先后为师生作报告,指明办学方向。群众为师生提供房屋,提供情报,封锁消息,给师生莫大的援助。

二、2009年秦南泽夫中学校长叫什么名字

他的名字叫张志全老师。
因为这个名是他父母给他所起,2009担任秦南泽夫中学学长。
盐城市泽夫中学原名秦南中学,创建于1958年。为纪念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盐阜地区教育先驱、被陈毅同志誉为“苏北鲁迅”的宋泽夫先生,1991年更名为泽夫中学,胡乔木同志亲自题写了校名。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21465.html

盐城泽夫中学毕业证样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