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中科大毕业证补办流程视频(中科大毕业证补办流程视频)

admin2024-03-021

大学研究生自杀去世,只因导师刁难不同意送审?真相是什么

5月1日,26岁的中传研究生黄静怡在家中坠楼身亡,将青春永远停留在了26岁。由于她正值毕业季,其父母反映,是因为导师刁难,不同意其论文送审,可能导致其延期毕业。为此,学校也启动了核查工作。

不过,从目前网上的信息来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导师在毕业问题上刁难学生。现在各大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都提高了,每年很多研究生退学,因为论文延期半年甚至一年的情况也并不少见,用刁难一词,恐怕对学校和导师都不公平。难道要学校不管质量,给学生们放水,大家才满意?

今年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北京高校的学生至今也没有返校,由于条件限制,很多研究生的工作几乎都停滞了。而学校的毕业要求并没有因为疫情而降低。严格来说,这些研究生如果不能及时跟上进度,都是需要延期毕业的。毕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研究生们对于毕业延期,都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再退一步来讲,就算是导师刁难学生,故意卡着不让毕业,学生就应该自杀吗?对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挫折可以说只是一个开始。将来进入职场、离开父母的庇护,恐怕还有无数比这个更大的挫折要面对。以她如此脆弱的心理,就算过得了毕业这关,恐怕也走不长远。

真经不知道这位学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但孩子在家里自杀,父母却未能发现和及时干预,不能不说也是有过失的。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帮助孩子打造一颗强大的心脏,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首先,这个问题中使用“刁难”一词是不合适的,“刁难”带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导师是否的确是故意在为难学生,这件事尚无定论。

事件涉及两方,当只有一方在说话的时候,你无法仅仅根据一方的说法贸然得出结论。

为什么会发生舆论反转?因为我们太急于给出自己的站位,仅凭着一方的观点。

作为一个导师,从学生一方给出的证据来看的话,我认为学生自始至终的处理问题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研究生开题,学生呈报论文选题,导师不同意此选题,学生直接绕开指导老师找其他老师签字,然后正常开题。开题后到论文写作,学生论文完成,准备论文答辩,导师依然拒绝签字。

这个环节导师做法有无问题?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指导老师开始阶段就明确地对学生选题表示了不同意,并拒绝签字。在跟导师意见相左的时候,学生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更换选题。第二,如果实在不认同指导老师的意见,学生也可以申请更换导师。这是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路有很多条,但可惜的是,这个学生偏偏选择了一条最崎岖的路:学生一意孤行,直接绕开导师找别的导师签了字,然后顺利通过开题,进入了论文写作环节。

论文写完后,找指导老师签字要求参加论文答辩,指导老师这个时候有权利说“NO”,为什么?因为学生的这个选题当初指导老师是不同意的。现在任何部门奉行的都是“谁签字谁负责”,导师当初就没有同意这个选题,为什么要这个导师签字呢?学生应该找当初开题环节那个帮她签字,顺利放行她的老师啊!

但是,如果开题环节别的老师尚可帮不是自己门下的学生签字浑水摸鱼的话,论文答辩导师们可不敢随便签字,因为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责任承担者:学生论文一旦涉及抄袭或质量低劣或政治不正确等责任,导师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你看,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就走入了一个死循环:导师不签字,学生没办法参加论文答辩;导师签了字,学生这一意孤行,违背规则的账又怎么算?此风一开,导师的权威又如何建构?……

整个过程,说实话,仅凭现在的证据,我还看不出导师的刻意刁难行为,但学校管理环节的责任逃不脱,比如开题环节的代签字问题。这是引发后来悲剧的根本点。

以上,供参考。

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左右,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5月9日,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帖称,因为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导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

5月10也就是今天,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相关声明。在声明中,中国传媒大学证实了黄同学坠楼身亡的事实,并且对其表示惋惜,它也表示会仔细追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各方一个实事求是的回应。

5月10日,正是母亲节,但是黄同学却再也不能给母亲送上祝福了。五一,正是劳动小长假的开始,却成了黄同学生命的终点。究竟是有多绝望,才能让一个别人口口声声说的“未来可期”的研究生选择坠楼来结束生命?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黄同学真的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都对她疼爱有加。本来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母亲节她会偷偷给母亲准备一份礼物,然后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可惜,这些都成了泡影,一去不复返,只能存活在回忆里。

为什么一个有着大好年华、锦绣前程的研究生姑娘,会选择自杀呢?事情真相真的就像那位自称是黄同学家属的网友说的那样吗?是因为她的导师一直不同意她的毕业论文送审,逼得她精神崩溃,最终走上了绝路?目前,还没有消息证实,只能慢慢等待。

考研,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梦想。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好的导师是多么地重要,可以影响着你的一生。可以有些不幸运的同学,碰到一些刁钻的导师,总是不满意你的毕业论文,鸡蛋里挑骨头,然后百般刁难你,让你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还总拿论文来打压你。但是你却没有办法,只能任其宰割。这样的导师,会毁了一个好学生。

但是目前的研究生制度就是这样,导师就是天,你只能跟着他走,不然没有办法。很多时候,不公平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希望我国的研究生制度,能够再人性化合理化一点。

最后,希望那位黄同学的家属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能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我是燕园终身学习,我来回答。

5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黄静怡,一个26岁的姑娘,选择了在26楼坠楼,一个如花生命凋谢,让人痛心。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坠楼原因被认为是因为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不能送出去外审,不能参与答辩,这意味着,她的研究生学习会延期。

事件发生后,并没有迅速为公众知晓,校方并没有公布坠楼的消息,直到5月10日女生家属通过网络发布公开信,声讨黄静怡的研究生导师,坠楼事件才为公众所知。

家属在网上公布情况声讨信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公布了“情况说明”,表示学院在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核查工作。

在坠楼到公布信息这10天时间里,不知道学校和家属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显然,家属对于学校的态度是不满意的,对于黄静怡的导师,则充满了愤怒,所以在公布的声讨信中,对其导师予以了强烈声讨。

在声讨信中,家属认为,黄静怡去世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毕业论文问题,因为导师不同意她的论文送审,即便是黄静怡将论文修改了多次,还给导师发了道歉信,苦苦哀求多次,但导师依然不同意,还把黄静怡拉入黑名单,坚持不同意论文送审;如果导师能搭理黄静怡一下,听取她的诉求,可能就不会走上绝路了。

家属认为,是导师亲手逼得自己的学生走上了绝路,黄静怡的生命是被导师亲手埋葬的。

从这封包含强烈情绪的声讨信来看,其中的基本事实是,黄静怡坠楼,与毕业论文不能送审,不能按期毕业有直接关系,而这,必然牵涉到她的导师,不能送审,是因为导师不让送审,不过,其中并没有说明导师不让送审的原因。

我们知道,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进入学校后,在校期间的培养方案、课题研究、小论文发表、毕业论文的开题、定稿,到送审、答辩等,无一不牵涉到导师,本质上说是需要导师负责的,没有导师的同意,这些事情都是不能完成的。所以,从这种角度说,如果证实黄静怡的坠楼与论文不能送审有直接关系,那么,这确实只能是因为导师不同意她的论文送审造成,而不能送审,当然意味着不能按期毕业。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导师确实是有责任的。

不过,事情的另外一面是,正因为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对于学生的学业负有直接责任。黄静怡的导师为何不同意论文送审呢?这个是问题的关键。这其中,比较大的可能有两种:一是导师认为黄静怡的论文不达标,因而不同意送审;二是因为师生之间相处不愉快,导师有意刁难,不让学生按期毕业。

不能送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目前学校依然在核查情况,相信真相很快就会出来。我们只能静待学校公布权威结果。

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事件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悲剧。研究生延期毕业,并不罕见,每年都会有一些研究生不能按期毕业,说到底,并不是个太大的事情,结果却使得一个年轻生命消逝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我们的高等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导师刁难学生,学生宁愿死也不去学校告发,也不给家长说,也是太幼稚了。这样的导师还配做导师吗,教育部为什么不重视起来。从前俩年到现在有好几个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自杀了,为什么还不引起重视。所以中国留不住人才,有导师压着哪。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50546.html

中科大毕业证补办流程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