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定州二职毕业证能补办吗

admin2024-03-131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疑义,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亦或是现实,一个基本常识就是知府大于知州大于知县。

我们首先来看,“知府”类比现在,比如说济南府,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既然应该相当于地级市,所以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地级市市长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差不多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地市级干部应当对应的是正厅级干部,举个例子:泰州市市委书记,无锡市市长就是正厅级干部。而府的长官叫知府,一般品阶是正四品或从四品。

当然了,如果是皇城根儿下的应天府或者顺天府那就应该是三品了,关于知府权柄,那是相当大,比如在水浒传中下令杀害霹雳火秦明一家的就是青州知府,虽说是小说,但侧面也反映了知府的这个权柄非常大了。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知州,提到知州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曾写下醉翁亭记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了,有一桩趣事,欧阳修曾经被贬到滁州当知县,但他在醉翁亭记中非要说自己是知州,而实际上这恰恰反应了宋朝的一个大的官制变化:宋特别喜欢用朝臣充任各州长官,不管是贬谪还是升迁,总会很正式的称"权知某州事",简称知州。

所谓知州,顾名思义,是为各州行政长官,如果是直隶州,那么该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若是散州,则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直隶直隶,顾名思义,中央直接管辖控制的州,一般领一至两县,品阶比知府低半格至一格,一般是五品,但是若与当今社会对应则是直辖市,比如说是上海市、深圳市,这就不能比了,现代直辖市级别那是远远高于古代直隶州的;散州,下不领县,属府管理,一般设在比较重要的县,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可能就如同今天的某某民族自治区一样。

最后我们来看看知县,知县大家平时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频率那是相当之高啊,一般都是脑满肠肥、昏庸无能的负面形象。

但这其实很不准确,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属于皇权不下乡,所以古代知县的作用远远大于与它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当中的县长,古代知县官衔领正七品,而如果对应着现代县长,现代县长属于正处级干部,当然这也是"七品芝麻官"的由来,听上去看上去都是官微职小,但实际上像这种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门槛也是非常高的。

比如说明朝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21岁中举,轮到他做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清代学者、文学家李兆洛进士登第之后,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接着就任凤台知县。

像古代做知县的代表人物说实话是比较多的,有陶渊明、程凤金、狄仁杰、秦锡琈等一大批名臣,都是从这样的基层做起的。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经常听到知州、知府、知县这三种官名,它们的名字很相似都有一个"知"字,他们各自代表什么官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吧!

首先来了解一下"知州"。

"知州"是"权知某军州事"的简称,负责暂时主管地方军民政的一个官职,"权"在古文中就是非正式职务的意思。"知州"这个官职在宋代被设立,是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权力而存在的官职。

宋太祖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唐末五代时期割据政权的局面,重文轻武,派遣朝廷的文官管理州务,就有了"知州"这个官职。

后来元朝沿用了宋朝的制度,"知州"仍以非正式职务的身份存在。一直到明朝、清朝,"知州"这个官职都存在,不过是以正式官职的身份存在。明清时期,"知州"又有了更明确的划分,有直隶州和散州两种不同的级别,前者比后者的待遇好,不过它们都官至五品。放在现在,"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其次来了解一下"知府"。

"知府"又有"太守"之称,是管理州郡行政方面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通知国家发布的政令、征收赋税、管理解决案件。"知府"这个官职在魏晋时期就被设立了,相当于将军。到了唐朝,也有与"知府"相似的官职,那时是管理国都或者皇帝登基前管理的州的官职。后来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置地方政区:府、州、军、监。府的地方长官被叫做"知府",总领一个州的军事、政治事务。

再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府"是一级行政单位,管理府的事务的人就是"知府"。放在现在"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

最后来了解一下"知县"。

"知县"是"知县事"的简称。一说起"县",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郡县制,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郡县制被推行到全国,此时管理县的长官还不叫"知县",而是"县令"。

唐朝时期,有的县没有长官,于是朝廷派遣其他官员兼任县令来管理全县的军事、政治事务,他们被叫做"知县",所以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员,而是代理县令。

后来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知县"这个官职,明清时期,"知县"官至七品。放在现在"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

"知县"在历史中有很多有名的人物,其中在戏曲创作颇有地位、明朝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就担任过"知县",他学富五车,12岁所写的文章就令人赞叹,21岁就中举,但是为人刚正不阿、关心民生、不愿与人结党营私,因写文章讽刺皇帝,一直被贬官,甚至最终被罢官,罢官后在家潜心创作,著有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

知府,知州,知县这三个官职的权力的大小依次减小,但他们相互之间的关联甚少,这三个官职被设立的时间,经历的历史变革,都大不相同。

知州自宋代开始,到明清时期开始成为定制,所以以明清时期的知州、知府、知县来说明。

以明为例,三者的等级为,知府>知州>知县。明朝设十三省,省以下为府、州、县,各有职属。

知府、知州、知县

以省份来看,府相当于如今的市,州相当于如今的县,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级。值得一提的是,“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而品秩相同”

明清时“州”分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知州的品级和知府相当,散州知州的地位只相当于知县。直隶州直属于省,下面管辖县,而散州直属于府、道,下面不管辖县,所以一般都是知州这一块需要分清楚,其他的像知府、知县,则很容易搞清楚。

知府要是放到如今的话,则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古代是政法不分家的),知府下面有同知、通判等属下,分管一府的督粮、军队、捕盗、水利等事务。

而且府也有直隶府(无此职位,方便认识而已),例如明朝国都北京、留都南京的管理者,则成为顺天府尹和应天府尹,为中央官员,地位和省级官员一样。

知州的话为县长,属下有同知、判官等,职务和知府之下的同知、通判一样,掌管一州的粮草、军队等实际事务。

知县到了现在就是乡长了,为最低一级的官员,自古以来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所以知县就是国家管理人民的直接负责人,康熙、雍正都十分看重知县这个职位。

知县以下属官有县丞、主簿,分管钱粮、户籍、征税、巡捕、河防等事。知县地位低,品级小,但却是帝国的奠基石,一个好的知县,对帝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作者:金满楼

古代各朝的官制变化较大,这里就说说明清时期的知县、知州和知府。

明清时期的知府是从四品官员,低于四品的道台。道台俗称蓝顶子,是专门监察以下知府知州知县的官员,简单说,就是管官的官。

知府品级低于道台,如果和现在比拟的话,基本相当于一个地区的最高长官,如江西之上饶、山东之聊城等等。

当然,和现在的行政区划比,明清时期的知府管理范围要小得多,因为现在各省下的地区都比较大,往往一个地区专员要管理十几个县市。

而在明清时期,各省下设立的知府大约是目前地区的两到三倍,每个知府管理的州县多不过十,少的只有四五个县,管辖范围比现在的地区专员要小得多。

当然,从职责或者权力上来说,古代行政、司法、财政乃至军事等方面都是一体的,一个知府负责全区域的所有事务,这是目前地区专员所不能比的。

知府如此,知州、知县也是如此,都是统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大权,这是明清时期官员和目前体制的重大区别。

说完了知府,再说说明清事情的知州和知县。

在古代,州县官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亲民官,到了知府以上,基本就不再和老百姓亲自打交道而都是公文治理模式了。

但知县和知州是不行的,每个州县衙门都有登闻鼓,只要老百姓击鼓鸣冤,州县官就必须升堂收下状子,必须亲自讯问案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皇权虽然不下县,但州县官却是整个中华帝国治理的根基所在。

据统计,在清朝时期,州县官有接近一千五百多位(明朝少于此数),这些基层官员的好坏,基本决定了整个帝国的治理生态。

那么,明清时期的知州和知县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都是县级,但级别略有不同,即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而知县就是现在的普通县。

当然,在知州里面,也略有区别,有些州因为是省直隶州,所以级别又比一般的知州要高一些。

一般来说,明清时期的知县是正七品官员,而知州通常是正六品,比知县高一品,直隶州还要再高一级,也就是正五品。

知州和知县因为是亲民官,他们是整天都要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如收税、捉贼、审判等,事务相当繁忙。

至于知府,则要统揽所在区域的所有事务,但他们主要是盯着知县知州就行了,至于道台,则主要起监察作用,各自的分工是不同的。

知府>知州>知县

知州主管地方军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属的军事机构长官,知府就是市长,知县相当于县委书记。

知府——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正厅)

知府又叫做太守,是某一个州郡的最高长官。知在古代作为管理的意思,府则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时期,才设置了府伊。

到了宋朝时期,才有了知府的称号,主要管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元朝时期废掉府设置了路,到了明清时期又被改了回来,省县之间的行政单位成为府。

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根据知府交纳税粮的多少,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在京城的知府为正三品,以20万、10万税粮多少为界限,依次是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

明中期之后,虽然稍有调整,但是大体上还是差不多。古代的知府,就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

知州——市长(副厅)

宋太祖为了吸取五代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出现,规定各个州的刺史只直接服从于朝廷,节度使不得插手相关事务。

再加上宋朝比较重文轻武,后来又派遣京城的文官代替刺史去管理各个州,比如说“权知××州州军事”。

这里面权就是“虚职”,或者说是挂职,相当于是代理行使权利。知在古代是管理的意思,军是古代的军事,州军的州是古代的民事,因为古代军政一体。简称就是“知州”。

元朝时期基本延续宋朝行政,但是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的达鲁花赤,地位要比知州高。

明清时期有所改进,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就是直属于省,下面可以管辖县。散州就是一般的市,但是不管县,属于上面的府或者道。

知县——县长兼县委书记(正处)

早在春秋时期就设立了知县一职,虽然叫法和现在可能不同。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他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单位,一直被延续了2000多年。

在唐代以前,基本上称作是县令。一直到了宋代之后,才有了知县的名字。古代基本上是行政军事一手抓,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七品芝麻官。虽然官小,但是管理的事情多。

相对于现在的职务来说,就是一个县的县长。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52594.html

定州二职毕业证能补办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