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陈璧君是如何追求到民国男神汪精卫的,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总是战争不断呢

admin2024-03-312

陈璧君是如何追求到民国男神汪精卫的

其貌不扬的陈璧君能够追到民国男神汪精卫,考的无非就是锲而不舍,日久生情、性格互补以及互为知己三个方面。

陈璧君锲而不舍,日久生情,牢中示爱,一锤定音。其貌不扬的陈璧君是南洋富商发的女儿,她是民国男神汪精卫的粉丝。为了汪精卫,她假如同盟会,并且和汪精卫一起工作,第一次她写信表白被拒。她并没有灰心,继续接近汪精卫,为汪精卫舍得钱,更舍得命。在她得知汪精卫要去刺杀清政府的摄政王,她积极报名,为了不拖累心上人,她武术、枪法、炸药制作,后来在她的努力下,得以同行。但是由于计划泄露,汪精卫被抓,陈璧君为了营救汪精卫死去奔走。在汪精卫在牢中的时候,她买通狱卒,送了一封示爱信,表示愿意和汪精卫同生共死。在狱中的汪精卫非常感动,并且回信一封,并且对陈璧君的感情升温,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汪精卫被放出来,他们马上就结婚了。

陈璧君与汪精卫性格互补,也是陈璧君能够追到汪精卫一个重要原因。陈璧君性格的泼辣和果断,正好弥补了汪精卫性格的懦弱和优柔寡断。他们二人性格的互补,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事业,成为他们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璧君深深地爱着汪精卫,而且懂得汪精卫,是汪精卫的知己。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汪精卫不缺美女,他要的是一个懂他、爱他的女人,显然陈璧君就是这个女人,因此他们二人在一起了。

陈璧君能够追到民国男神汪精卫,堪称奇迹,当然这离不开陈璧君的用心、真心、爱心,值得我们学习泡妞,各位,你们说呢?

陈璧君,是真的丑,并且还胖。看她的黑白照片,尤其是站在谦谦君子的汪精卫的身边,会更显得丑。

如此的她,真不愧为“民国八大丑女之一”。

而汪精卫,年轻时的汪精卫可是被列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如此反差确实不免让世人揣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梗,美男子才娶了如此丑女一枚的。

说来,典故深。

陈璧君出生于马来西亚,祖上是在南洋经商的华人,经营有道成了当地的一方富豪。所以说,长得丑的陈璧君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女,只不过不白不美只富。

初识汪精卫,是在一则报纸上,看到署名精卫的文章,深被其文采折服。那时,也是十五岁年纪的情窦初开。后来,在大街上偶然一次看到了汪精卫的演讲,一下子被击中。最初,只以为汪精卫是个上了年纪的中年大叔级别的,没想到如此年轻且仪表堂堂,是个典型的美男子。于是,一颗芳心就此系他。

话说,长得丑的她如何才能俘获男神的他,这是个不小的难题。

不过,对于有钱的她而言,确也有其方法的。为了接近男神,她央求父亲给汪精卫捐款,用金钱来支持他的革命事业,更是加入到汪精卫所带领的同盟会。

即便这样,汪精卫并未对此心动,毕竟对着一个不是特别漂亮的人,很难生悸动之心。不过,陈璧君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二字。她开始了自己的爱情攻势,对汪精卫写了无数封炙热的求爱信,还无数次的去参加汪精卫的演讲。即便是这样,她得到的回复依然是冷冰冰的一句话:“革命不成功不考虑结婚”。

或许是上天救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帮助了她。

那就是1910年3月,汪精卫决定刺杀摄政王。就在前一天的晚上,陈璧君走入了汪精卫的卧室,对他无畏地说,我没什么能给你的,只能以身相许了。生死未卜的关头,无论是谁估计都可能被感动,更何况他汪精卫还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就这样,半推半就的情况下,他们在了一起。

后来,刺杀失败,汪精卫被抓,还是陈璧君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营救。恰赶上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他也在袁世凯的帮助下就此出狱。

出狱后没多久,就是跟陈璧君结了婚。

陈璧君虽然长得丑,汪精卫可是民国四大美男子,大家都好奇,汪怎么看得上陈,难道陈有绝技?

实际情况是,他俩在民国时代,还没当汉奸前,尤其是在推翻清朝统治活动中,那是杠杠的革命青年,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尤其陈壁君不怕汪精卫砍头也要追求支持汪精卫的革命激情,使两人走到了一起,那是一个美丽浪漫的革命爱情。只可惜,后来他们都成了汉奸,要不然真是名垂青史,而不是遗臭万年了!

陈小姐生在马来亚槟榔屿,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与汪精卫精那是神交依旧。 女校读书时,陈璧君就加入了同盟会,杠杠的革命青年,她非常仰慕同是革命青年,有才华,经常发表名作的汪精卫。想见美男搭讪,也得先认识啊。于是就请分会长介绍,见到了“中华民国第一美男子”。陈璧君一见男神,立马被迷倒,开始狂追,写求爱信,结果自然是被拒,因为汪精卫人家那是“鞑掳未除,何以家为”。但陈小姐那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就吃定汪精卫了!

孙中山派汪精卫去日本,陈小姐追到日本。到日本后,陈璧君就慷慨地帮助同盟会解决了经费问题。 后来,孙中山组织的广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都归于失败,国内舆论认为,这帮革命领导人光让年轻人牺牲,自己躲在幕后指挥忽悠。

于是,汪精卫决定杀身成仁,组织暗杀团,准备行刺清政大员。陈璧君坚决要求参加。开始,汪精卫不同意,在陈璧君软磨硬泡下,才勉强答应收了她。人家陈小姐真干,不仅到处拜师学习武术和枪法,而且还学了炸药的制作。

在北京,刺杀方面的愣头青年汪精卫,住在北京,打算在摄政王经过的路上埋💣,结果来回拖延,夜里去埋时被发现而被捕。在这期间,那陈小姐是全程陪同,自然恋情有所发展。据张学良回忆陈说过,埋炸弹前一天,陈壁君还主动献身,让汪精卫如果被抓,被砍头也没有留下遗憾。

汪精卫被捕后。陈璧君四处筹钱,回娘家要,问朋友借,总之就是要搞钱去“捞”未婚夫。有了钱后,陈璧君买通狱卒,送给汪精卫10多枚鸡蛋。用鸡蛋传情——其中一枚鸡蛋藏着一封信。陈璧君在信中表达了对汪精卫的关心和无比思恋之情。 在监狱备受煎熬的汪精卫看见这封信,精神为之一振,陈璧君一往情深,使得他非常感动。

看完来信,汪精卫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他咬破手指,在信纸背面写道:“信到平安”。

接着又填词一首赠陈璧君。就是流传很广的《金缕曲》: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此后,陈璧君不断往来为汪精卫送些衣物,并要求与这个没有生还希望的男人订立书面婚约,表示“不能同生在人间,但求同死在一穴”。到辛亥革命爆发,汪精卫被释放。1912年4月,两人在上海结婚。

被封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兆铭,并非是徒有其表的公子哥,他不光英朗帅气,还满腹诗书,因此成为众多淑女名媛的梦中情人。

(汪兆铭剧照)

按说,以汪兆铭的条件,找个多漂亮的淑女也是容易的。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黑胖的陈璧君只拿了一篮鸡蛋就把他追到了手。而且汪兆铭还对陈璧君从一而终,一生再未纳过妾。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陈璧君生在马来西亚,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广东人,年轻时便随商船到了马来西亚,经过多年打拼,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橡胶大王。

优渥的家庭不仅给陈璧君提供了丰厚的生活保障,还让她接受了完备的中英文教育。

可以想象,陈璧君的父母是希望通过教育,把她调教成一个体面绅士家的淑女的。

陈璧君并不是个美女,她身形矮胖,脖颈短,皮肤也不白皙光滑,和当时人们推崇的美女标准相隔甚远。

不过,陈璧君的志向并非是做个花瓶似的淑女,她对政治有着天生的热爱。

在她读小学时,便对一些政治刊物产生了兴趣,到璧如女校读书后,孙中山正好在马来西亚筹建同盟会分会。陈璧君对此表现了极大热情,她不仅积极参与活动,还四处宣传爱国思想。由于她表现突出,被破格吸纳,成为同盟会中年纪最小的会员。

当时,同盟会主办了像《民报》等刊物,这些刊物成了陈璧君最喜爱的读物,渐渐地她关注到有个叫“汪精卫”的人,经常在这些刊物上发现一些抨击清政府,宣传革命主张的文章。这个有独特见解并敢于以笔为枪的人,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陈璧君旧照)

1907年,汪兆铭到马来西亚为同盟会筹款,作为积极分子的陈璧君,有幸通过会员的介绍,认识了这位大才子。一见之下,陈璧君便定下了自己的终身大事——非汪兆铭不嫁。

于是,汪兆铭在马来西亚的这段时间,她听了许多场汪兆铭的演讲。她越是接触汪兆铭,就越是觉得这非同一般的男子,帅气有风度,有才学多见识,就连口才也是一等一的好,真是让她越看越爱不释手。

为了能追到汪兆铭,陈璧君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她不仅四处帮助汪兆铭募捐,还动员父亲捐钱捐物。她的表现,自然吸引了汪兆铭的注意和夸赞。

不过,光是工作上的往来,并不能使陈璧君满意,所以她主动向汪兆铭表明了心迹。

汪兆铭当然看不上相貌普通的陈璧君,他为了不使陈璧君伤心,便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类的话语,委婉拒绝了陈璧君。

汪兆铭重回日本后,陈璧君不久后也追到了日本。

当时同盟会在国内的多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一些革命同志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于是维新党便大造舆论,攻击同盟会。一些革命同志也受其影响,士气不振。

汪兆铭年轻气盛,决定刺杀摄政王载沣以鼓士气。

陈璧君为了支持汪兆铭的刺杀行动,不仅卖了首饰替他筹钱。还为了能加入到刺杀小组中,特意去学了一段时间的武艺。

到了北京后,汪兆铭租了一套房子,伪装成照相馆,他和陈璧君则扮作夫妻,经常在一起讨论暗杀计划。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曾说起过汪兆铭暗杀载沣的事情。张学良说,就在刺杀载沣的前夜,陈璧君进了汪兆铭的卧室,并对汪兆铭说,明天也许你就死了,我没什么好给你的,我就把我自己给你吧。

陈璧君的行为,让汪兆铭感动不已,想想自己也许真的命不长矣,一夜温存后,他对陈璧君承诺说,只要事成,他便退掉乡下的婚约,和陈璧君结婚。

(左一为陈璧君)

尽管汪兆铭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气魄,但是他毕竟是个书生,不懂得安装炸弹。结果,他鬼鬼祟祟的举动,引得路人报了警,他也因此被捕入狱。

汪兆铭入狱的消息传出后,陈璧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心里竟有一点高兴,似乎看到她已经站在汪兆铭的身边,做了他的妻子。

想着汪兆铭给她的承诺,她不惜一切代价决定救出汪兆铭。

陈璧君一边四处奔走,为营救汪兆铭想尽一切办法;一边为了能安抚狱中的汪兆铭,她又买通狱卒,给汪兆铭送进一篮子鸡蛋,让他补身体,并托狱卒送进一封情深意重的情书,表示不论生死,她都坚决和他在一起。

汪兆铭此时尚不知未来如何,又身陷囹圄。他的朋友都不愿意受到牵连,因此没有人来探望他。陈璧君的情书适时的来到,给了汪兆铭莫大的安慰。

感动之余,汪兆铭咬破手指,用鲜血在信的反面写上:“信到平安。”然后托狱卒交给了陈璧君。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随之宣布退位,在革命军的营救下,汪兆铭恢复了自由。

随后,汪兆铭兑现承诺,迎娶了陈璧君。

自此后,陈璧君不仅是汪兆铭坚定不移的革命战友,还是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无论汪兆铭身在何处,他的身边必定站着陈璧君。

(参考史料:《张学良口述历史》《汪精卫传》)

汪精卫其实不用过多的引荐了,民国时期的大汉奸之一。

而她的妻子陈璧君则是他汉奸路上的助推剂。但这次我们不说他们投敌叛国的“光芒”事迹。说一说两人为何成了夫妻。

为什么要这么说?

因为汪精卫不只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汉奸,还是一位美男子。而陈璧君则长相普通,以至能够用丑陋来形容。结婚后汪精卫对陈璧君感情也很专注,历来没有过婚变,纳妾以至出轨也没有过。那么问题来了,长相普通的陈璧君是如何拿下才气横溢的美男子汪精卫的呢?

陈璧君从小就生活的很优越,父亲是华人富商。陈璧君也承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没有女人的爱美之心,也没有女人的娇美。

但是她却有着大多数女人没有的先进思想。她喜欢进步书刊,并且参加了同盟会。陈璧君和汪精卫的缘分就此开端。陈璧君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经常读到汪精卫的文章,她喜欢这些文章,也崇拜写这些文章的汪精卫。

两人在人布置下见了一次面,陈璧君陷进去了,汪精卫不只文章写得好,而且容颜堂堂一表人才。但是美男汪精卫怎样可能看上容颜普通的陈璧君。但是事情就是不像人想的一样。陈璧君固然容颜丑陋,但是她家境殷实,思想先进,并且与汪精卫情投意合。当同盟会为钱而忧愁的时分,陈璧君大方的将本人的学费捐给了同盟会,这让汪精卫对他青睐相看。

陈璧君也确实是个为爱情执着的人,为了能够与汪精卫多多接触,跟随着汪精卫参加了暗杀团,既然是暗杀团自然生命风险就很大了。

但是陈璧君就是为爱下了死的决计了,为了汪精卫她能够连命都不要了。当汪精卫由于刺杀载沣失败被清廷抓走时。陈璧君也是很心急,并且为了救出汪精卫而四处奔波。

陈璧君对汪精卫的爱真的是到了极致,此时汪精卫也曾经占领了陈璧君一切的心。为了汪精卫陈璧君想方设法打通狱卒,给在监狱里万念俱灰的汪精卫带去了希望。陈璧君送给汪精卫的是十封情书表达了对汪精卫的关怀与鼓励。

这让汪精卫对陈璧君的内心有了很奇妙的变化。他也给陈璧君回了信,表达了本人的感激之情。武昌起义迸发之后,汪精卫被放出来了。得到音讯的陈璧君一刻都不想停留的去找汪精卫,汪精卫也被这个为本人放弃一切的女人所打动了,汪精卫也爱上了陈璧君。

汪精卫爱上陈璧君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儿,但是毕竟人心是肉长的嘛,陈璧君对汪精卫的掏心掏肺的真情换做旁人也会为之打动的。但是陈璧君对汪精卫不只要真情,陈璧君有优越的家庭条件支撑她去升华汪精卫对本人的见地,她也有着先进的思想两个人情投意合这也是很重要的,再之就是陈璧君的真情。

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总是战争不断呢

1、印巴分治。

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同源,而且印度教和巴基斯坦那个啥教的教徒其实在印度次大陆是混居的,英国占领后建立了英属印度,包括印度("狭义印度“)、缅甸和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直属土邦,这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多数领土还属于同一个“狭义印度”。二战后迫于压力,英国同意印度独立,却搞了个”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拆为主要为印度教徒居住的印度,和主要由那个啥教徒居住的巴基斯坦,这个方案本意是分而治之,避免彻底输光,是英国在”去殖民化“过程中常用的招数(在尼日利亚、缅甸、马来亚……都搞过而且搞出很多人命),这不仅造成南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几个月内集体搬家到”自己国家“的南亚人数以千万计),而且留下大量领土和利益摩擦(印度和孟加拉国间折腾出无数细碎的飞地,把两国折腾了半个世纪之久),导致曾为争取独立并肩而战的两个大党(甘地派和真纳派)从此势同水火,并最终分别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国父——您瞧这就快打起来了。、

2、克什米尔问题。

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原本由克什米尔大公统治,大公本人是印度教徒,但该地区居民却多为穆斯林。1947年英国迫于形势允许印度独立,却一手炮制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原本直属英属印度总督的各王公领地可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大公选择加入印度,引发境内穆斯林不满,导致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长期对立。

自那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爆发了3次大规模战争(1947、1965、1971),其中两次的主战场在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组织屡屡袭击印度,曾制造“国会袭击事件”、“孟买血案”,印度官方所称的“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发生222起,2018年则高达614起,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印度认为是巴基斯坦背后捣鬼,而巴基斯坦则认为是印度压迫克什米尔人所致。

3、孟加拉问题。

孟加拉国原本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东巴),1971年印度趁东西巴不合发动战争,促使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国。尽管如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孟、印间关系也并非十分和睦,但肢解巴基斯坦无疑让巴印两国结下血海深仇。

4、地缘政治竞争。

巴基斯坦始终担心印度有意完全吞并巴基斯坦(印度政客有时会谈谈”自古以来“),而印度则对巴基斯坦这个南亚次大陆上唯一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其它小国不堪一击)耿耿于怀,两国如今都有了核弹,大打不行了,但没事互相踹几脚是必须的。

5、选举政治需要。

巴印空战发生后,印度人民党重量级人物、卡纳塔克邦前首席部长叶德余拉帕(BS Yeddyurappa)不小心说漏了嘴,在媒体上放言“这场空战至少能让印度人民党在5月选举中多拿20个以上席位”,事实上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有借挑动印巴冲突升级争取选情的考量。不过一般只有印度人民党喜欢这样操作。

印度和巴基斯坦从以前的一家人变成仇敌,英国这根搅屎棍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英国的险恶用心导致的印巴分治,从分家的那天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结成了不解之仇。

没分之前的印巴社会的矛盾还是挺稳定的,以前就两个宗教教派,一个是占了60%人口的印度教,另一个就是穆斯林教啦!以前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矛盾也理解,反正就是印度教不吃牛肉嘛,于是穆斯林教徒就在印度教徒面前宰牛吃牛肉,气气印度教徒罢了。而穆斯林周末要集中一起祈祷活动,印度教就在门口敲锣打鼓就是不让你安安静静祈祷,都是恶心对方而已。可是二战后,英国拿着地图随便把印巴分开,这就导致了宗教大屠杀的爆发。趁着分家的空挡,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矛盾彻底爆发出来,大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毕竟以后分家了,可就没机会报仇啦,结果就导致了几十万无辜平民的死亡,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结下了死仇,毕竟伤痛无法磨平,直到现在血海深仇都没有化解,宗教间的仇恨和屠杀的历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埋下深深的不可谈判的基因,这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和的最直接的痛点,英国还是有责任的,只管分家,不管如何处理宗教冲突,英国真的不负责任。

英国还埋下了两个冲突的爆发点。第一个就是水源问题,印巴分治,刚好把恒河分成了两半。巴基斯坦占了上游,印度占了下游,这就带来矛盾啦!水源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啊,生活和农业生产就离不开水源啊!特别是对印度来说更重要啦,印度耕地面积比巴基斯坦广,农业生产严重依赖恒河的水源,再者恒河在印度人心中可是神圣之河啊,喝的是恒河水,洗澡也在恒河里,不管恒河有多脏,在他们心里就是纯洁神圣的,就连印度人死了也把骨灰撒在恒河里啊,印度人怎么都接受不可巴基斯坦占了恒河的上游,万一掐断了源头,印度人还怎么灌溉,还怎么喝水,怎么洗澡啊!所以印度一定要把恒河全部抢在手里。巴基斯坦不愿意啊,本来分到的领土就少,好不容易在水源上面威胁到印度,才不愿意让出来呢!谈不了那就开战吧,大家打了一次战争,大家都没赢,最后还是联合国干涉了,双方才暂时的妥协,但是矛盾并没有解决啊,以后也许还会打一场。

英国最后落下的矛盾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英国耍了一个滑头,说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由克什米尔地区的人民决定归属在哪一方,这就完蛋了,你叫克什米尔如何选择啊,左右都是得罪人的事,左右为难啊。克什米尔地区比较大啊,又是战略要地,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想把克什米尔地区抓在手里。同时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认为自己有优势把克什米尔抢过来,克什米尔地区的大部分人是穆斯林教徒,如果克什米尔地区全民公投决定归属,巴基斯坦肯定占便宜啦!印度不愿意公投啊,反正印度的军力比巴基斯坦强,直接出兵抢过来就行啦,谁愿意公投啊!最后是大家开战,打了三次的印巴战争,结果就是巴基斯坦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克什米尔地区,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印度的,这个结果大家都不满意,都想多占点领土,这就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边境冲突不断的原因啦!

印巴不和既有历史的宗教纠纷和仇恨,也有领土冲突,总之印度之间不和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都不会得到解决,从英国策划印巴分治开始就埋下了冲突的基因啊!

谢谢邀请!

印巴之间的争端最初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印度是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的国家,而巴基斯坦从国名就明白是什么宗教,两个教派有着很大的差别,以牛为例,在印度教中,牛是神经的化身,因此印度人不允许屠杀和食用任何与牛有关的食品,印度在殖民地时期曾经与其主子英国就爆发了因为用牛油密封的弹药发生的冲突,不过对于巴基斯坦却不是这样的,牛与羊一样,都是普通的牲口!

其二,领土纠纷,在英国从南亚次大陆撤走时,对印巴进行了分治,但唯独将克什米尔的归属搞得不清楚,当时奉行的宗教信仰划分领土的原则,但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奉的是印度教,大部分的中下阶层却是与巴基斯坦一样的宗教,因此印巴都想将这里纳入自己的领土,结果就爆发了印巴战争!

当然随着印巴战争的扩大和往复,印巴之间的积怨也就越来越深,尤其是印度当年肢解巴基斯坦,出兵占领东巴基斯坦(现如今的孟加拉国),并促使东巴基斯坦独立,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可想而知巴基斯坦对印度有多么深刻的记恨!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实际上印度独立之后就一直有一个雄霸南亚次大陆的雄心,并能够称雄于印度洋,号称印度洋是印度的海洋等有着明显的地区霸权的政策,这个雄伟的目标唯一的障碍,就是始终与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印度在雄厚的国力支持下,全球采购武器,打造出一支规模巨大且有相当能力的军队,就是为实现印度的目标配置的,因此印度迫切的需要巴基斯坦的臣服!

因此在巴基斯坦方面,民间对印度有大量的不满情绪,一些极端组织正好利用这种情绪,蛊惑或者组织一些军事力量对印度的骚扰!著名的新德里恐怖袭击案就是这种背景的极端组织所为,但印度还是将这个责任。划归为印度!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59284.html

马来亚大学毕业证丢失怎么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