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江教育

让梅兰芳、杜月笙都念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遂宁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毕业证补办

admin2024-04-041

让梅兰芳、杜月笙都念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

孟小冬,极少见的不愿意谢幕的演员,她说:“我演得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跟轻松看戏的人说谢谢?”有个性,又长的美,孟小冬是个冷美人。著名剧评人薛观澜曾经将孟小冬的姿色与清末民初的雪艳琴、陆素娟、露兰春等10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人能及孟小冬”。

提到孟小冬,很多人会将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的恋情搬出来,其一生也可谓坎坷。孟小冬是余派的优秀传人,她7岁登台演出,9岁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1925年她到北平发展。因为同台演出结识梅兰芳并且渐生情愫。

后来,孟小冬为了跟梅兰芳在一起,也闭门不再登台演出,然而性格倔犟的孟小冬并没有因为她的为爱牺牲而得到什么好的结果,最终还是因为一些复杂难言的事情与梅兰芳分开。而后,她才与杜月笙在一起。

孟小冬的恋情,其实演尽了,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的极致。 晚年的孟小冬在香港、台湾两地生活,甚至周总理曾经委人邀请其回内地,她都最终没有回来。1949年以后,孟小冬居住在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中讲,1963年春,马连良、裘盛戎随团来到香港演出,在费彝民的安排下,孟小冬现场观看了两出京戏,马、裘两位转达了周恩来总理的问候和邀请,然而她并没有回来。
1967年,孟小冬干脆搬到了台湾,就再也没有回来。 孟小冬,从京剧艺术历史上来看是不可多得的坤生,而从本人性格来看,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性格又比较刚强、做事果敢的人。

孟小冬(1908—1977),原名孟令辉,小名若兰。祖籍山东,生于上海。

小冬是她的艺名,据说这与她出生在冬天有关。小冬的家族是个京剧世家。祖父唱老生,人称老孟七。父亲孟鸿群,也唱老生。由于自幼就受到传统戏曲的熏陶,孟小冬对演戏表现出了强烈的喜好。看着女儿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父亲很早就让她拜了师父学艺。六岁时,孟小冬便开始在无锡参加演出了。1915年,她拜孙派老生,也就是自己的姨夫仇月祥为师,学老生。四年后,在无锡演出,开始使用孟筱冬的艺名,不想演出一炮走红。后来,她正式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乾坤大京班。

1920年底,她改艺名为孟小冬,并担任主角。此后又曾赴福建以及菲律宾演出。还在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击鼓骂曹》等。1922年,她与师父仇月祥等在汉口演出,赢得满堂喝彩。在汉口演出一年后,又赴无锡、济南、天津、北京等地演出。1925年8月23日冯公度为母祝寿,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名动一时。第二年又在王克敏的生日堂会上,和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正由于两人的交往与合作的深入,她和梅兰芳渐生情愫,最终于1927年成亲。但对两人的婚事,梅兰芳的师父却并不看好。后来有位迷恋孟小冬的戏迷为报复梅兰芳而杀害了梅的好友张汉举。此后,两人感情出现裂痕。

1930年,梅兰芳伯母去世,孟小冬前往吊唁,但却被拒之门外。因此她万念俱灰,去往天津礼佛隐居。1932年,孟小冬父亲病逝。第二年,在报纸登文澄清与梅兰芳之间的事情,随后重返舞台。此后,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技艺更上层楼。1943年,师父余叔岩病逝后,孟小冬推出舞台重返隐居。1947年,赴上海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大寿。当时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但在此后孟小冬就此告别了戏曲舞台。

在与梅兰芳情感决裂后,杜月笙的一个小房撮合孟小冬和杜月笙,随后孟小冬入住杜府。1949年,随杜月笙乘船前往香港。次年,两人在香港补办婚礼。此后,她在香港收的徒弟赵培鑫等。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在台北去世,享年七十。


孟小冬和梅兰芳,真是国粹京剧的天作之合,一个是坤伶花魁,一个是梨园至尊。一个是女扮老生,一个男饰正旦。可谓颠鸾倒凤,换饰男女。在舞台上,都把自己的角色演至梨坛极至。孟小冬是余叔岩的关门弟子,而且是唯一继承余派(新谭派)衣钵真传的女弟子。1938年起师承余派,学艺五载,即可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生等老生翘楚相抗衡。堪称戏曲界老生唱腔的新锐,号称”冬皇”。

1925年,在北平,颇有天赋、质若芝兰的孟小冬与梨园泰斗梅兰芳,合演了几曲《四郎探母》、《游龙戏龙》的对手戏,便使四九城内街衢人空,梨园门倒,几成广陵绝响。顺理成章,两人情愫渐生,虽无明媒正娶,1927年之际,也终结秦晋之好。

此前,梅先生已有正妻王明华、平妻福芝芳二妻。自古男人只有一妻多妾,何来二妻并室之说?这里就叉开一下,介绍下兼祧的含义。福氏出身八旗破落之家,因梅之正妻王氏生子二均早夭,为续梅宗香火,而娶福氏。福母因膝下仅独女,便开出兼祧两房、养老送终方允诺的条件,于是,1921年福氏携母嫁入梅门之时,便不做妾而以妻入门,且与正妻名份持平,是故有平妻之称。这种娶妇兼祧,是原来的自家叔伯兄弟各房仅出一子,为免各房断香火,即由此子兼祧各房香火之续的变种。不是封建社会兼祧的正路子。可见八旗在民国尚有余威。福氏过门后夫唱妇随,14年产了九个子女,给了梅家香火繁盛,梅兰芳从此便再无后顾之优。

再回来,婚后,梅兰芳携孟小冬移居北平无量大人胡同内的一四合院内生活。此时,为梅兰芳事业的上升期,也是创立“梅派”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很多的团体个人慕名盛邀梅氏登台出演。此刻又有坤伶花魁孟小冬傍身,同台对演,切磋技艺,梅氏技艺精到,一时打通京剧青衣(正旦)、刀马旦、花旦任督之脉,达到中国京剧艺术的巅峰。被戏曲界评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首。事业婚姻的双重丰收,都出于该四合院之内,故梅氏兴之所致,以“缀玉轩”命名此院,并以“缀玉轩主人”自居。

正当梅氏春风得意、名满京都之际,在该院内发生了一件惨案。孟小冬的铁杆粉丝及追求者王惟琛,因“梦中情人”孟小冬与梅氏同居,遂挟气持枪闯入“缀玉轩”,妄图威逼梅氏离开孟氏,或令梅民赔偿他精神损失费。时梅氏与朋友正在吃午饭,其中报社经理张汉举自告奋勇出外交涉。王惟琛用枪顶住张汉举,令梅氏出来讲事,张汉举诓他梅氏不在并答应转告,此刻,在房内的梅氏情知不好,遂报警,王惟琛仅20多岁,一见军警围院,经验不足惊谎之余,打死了张汉举。后自己被军警乱枪打死,并悬首大栅栏附近电线杆示众三天。

经此变故,京城媒体又甚八卦,一炒作,各类事关孟小冬的情事绯闻甚嚣尘上,再加上梅氏在美日巡演期间,风闻孟小冬出轨,于是这天作之合,因天公妒之一时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为此,梅、孟二人都深受打击,以致关系闹得很僵。1931年杜月笙于高桥镇所建杜氏祠堂落成典礼上,孟小冬因梅兰芳在典礼戏台上演戏,拒绝登台献艺。

说起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从25年便看上了坤伶孟小冬。29年虽娶了名伶姚玉兰为四房之妾,仍对坤伶孟小冬念念不忘。而姚玉兰与孟氏在22年于汉口便相识、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故孟氏经常在演戏期间借宿杜家姚玉兰居室,于是杜孟便多了交往机会多了起来。

等到淞沪会战爆发,杜月笙因绝不与日寇合作,出走香港。及至45年重回上海摊,因租界已被国民政府收回,政治环境已大有变化,做为“夜壶”的黑社会团体已为老蒋所抛弃,杜月笙再也无法东山再起、再创辉煌。此时,孟小冬已从北平回到上海杜宅。

几年后,解放军迫近上海,杜见山穷水尽,遂心灰意冷再携家室出走香港,等杜氏要求孟小冬同赴之时,孟小冬讲了句令人感叹万千之话,“我跟你赴港,算丫环还算女朋友呢”。杜氏闻之心生愧疚,到港不久,50年,杜氏不顾抱病在身补办婚礼,与孟氏成婚。而此时杜已逾花甲,抱恙在床,孟氏天天煎汤熬药,侍候左右。51年杜氏去世,孟小冬便万念皆空离开杜家移居至台北,77年于台湾逝世。

坤伶孟小冬天生丽质、素有戏剧异禀。其虽在梨坛中名列老生花魁,真可谓名动京华、誉贯沪上的民国奇女子。诗人杜甫却有言,“自古红颜多薄命,独留青冢向黄昏。”民国军阀割据、时势动乱,别说无遮无掩的坤伶孟小冬,就算是身出名门的民国才女林徵因。嫁与上层关系颇多、同为名门的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其处于瞬息万变的民国北洋、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内战等时期,一家之命运尚且坎坷崎岖,到处东躲西藏躲避战乱,多有不顺。何谈孟氏梨园一弱女子孤苦的个人命运。“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人若安好,便是晴天,和平真好!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相信每一个花季女孩都有个美丽的梦:在正值芳龄的时候遇到一个白马王子,和自己花前月下,同床共枕;在徐娘半老的时候,有人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有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自己最美的年华,却跟欣赏、在乎自己的人失之交臂,跟不爱自己的人闪电般牵手又匆匆分手;在徐娘半老、风韵依旧的时候,却跟爱自己的人生死别离,孤独余生。

这位芳华绝代又楚楚可怜的女子,便是民国第一美女孟小冬。

孟小冬是民国名怜,是余叔岩的弟子,她出身在梨园世家,三代人都是唱戏的。

孟小冬生在南国,祖父孟七是徽班名角,到了父亲这一代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和叔伯在梨园更是声名远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呱呱坠地之后,是听着戏剧长大的,襁褓中的孟小冬听到有人唱戏就会手舞足蹈,否则就会烦躁不安。

耳渲目染下的孟小冬,对戏曲已经到了酷爱的地步,从8岁开始跟着仇月祥开蒙学唱戏,等到了12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台演出,而且每次登台都会赢得阵阵掌声。

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又有登台演出机会,孟小冬进步很快,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

但是孟小冬不愿做屋檐下的燕子,要做鲲鹏翱翔长空。

1925年的春天,孟小冬告别亲人只身一人登上北去的列车,到群英荟萃的北平当了一名北漂。

当时的孟小冬年方十八,风华正茂,光彩照人,再加上其嗓音独特,唱功一流,扮相不错,很快就成为京津梨园炙手可热的红角。

更叫人羡慕的是,年轻时代的孟小冬经过漫长的等待拜在了京剧大师余叔岩门下,成为余老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

从此之后,孟小冬的演技和唱腔更上一层楼、突飞猛进,连老生权威马连良、谭富英都对其赞赏有加。

从此后,孟小冬在梨园的地位无可替代,红得发紫,被誉为"冬皇",名气响彻全国。

人怕出名猪怕壮,成名后的孟小冬可谓是春风得意,请她去唱堂会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

成名之后的孟小冬光彩照人,追求的人数不胜数,有高官、也有巨贾;有花花公子,也有青年才俊。但孟小冬不贪恋财富、权势,一心找一个让自己一眼就心动的人轰轰烈烈爱一场。

不久之后,这个人终于出现。

有一次孟小冬和姑父仇月详到京城一个富豪家唱堂会。在满座宾客中,孟小冬遇到了一个同行,这个扮演旦角的演员儒雅风流,洒脱英武,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孟小冬那颗驿动的心。

这个演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

两个人郎才女貌,你侬我侬,一见倾心,相识恨晚,很快进入热恋中,不久就闪婚了。

1926年8月28日,当时的《北洋画报》对此报道说"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老,也不是督军省长之类,而是梅兰芳"。

孟小冬陶醉在梅兰芳的柔情蜜意中无法自拔,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生活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美好。

梅兰芳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两房太太,一位是发妻王明华,一位则是二房福芝芳。

发妻跟梅兰芳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地位不可撼动,梅兰芳跟她恩爱有加。

王明华也非常支持丈夫,为了一心一意照顾老公,生了两个孩子后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可是两个孩子先后夭折,发誓不娶的梅兰芳才又娶了第二房太太。

二房福芝芳来到梅家之后,开足马力生孩子,儿女接二连三出世,母以子贵,二房福芝芳在家里的地位也不可动摇,只是苦了老三孟小冬。

二房福芝芳对老大王明华非常客气,还会收买人心,梅府上下对她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还有口皆碑。

但是福芝芳对老三孟小冬寸土不让,不许踏进家门半步,孟小冬只好委曲求全,连丫鬟偶都不如。

甚至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情愿去披麻戴孝,但福芝芳却和下人一起将孟小冬拒之门外。

为了不失去深爱的男人,孟小冬一切都忍了,只要能在一起,名分算什么。

可是苍天对孟小冬太苛刻了,连这样的生活都不肯给孟小冬。

1927年9月,孟小冬的粉丝拿着枪去找两人的住处寻找"情敌"梅兰芳,并在慌乱中击中了某晚报的老板张汉举,那位粉丝也被赶来的警察当场击毙。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震惊全国,梅兰芳退缩了。

1931年,在孟小冬聘请的郑毓秀律师和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的调停下,梅兰芳给孟小冬四万块钱赡养费,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离婚后的孟小冬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不再相信爱情。

就在这时,杜月笙出现了,对她嘘寒问暖,细心照料,关怀无微不至。

1949年5月,孟小冬随杜去了香港。在杜月笙最落魄的时候,孟小冬毅然嫁给了他,两人在香港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陪着杜月笙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1967年秋,孟小冬带着丈夫杜月笙的骨灰移居到台北。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病逝世,享年71岁,结束了她悲凉和传奇的一生。

孟小冬是不幸的,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孟小冬又是幸运的,有杜月笙这个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对她一往情深,跟她结为连理。

说起孟小冬是奇女子,一点也没错,不过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孟小冬当年究竟有没有嫁给梅兰芳,一直是个谜。据说在1927年正月十四日,梅兰芳和孟小冬秘密结婚,但是当时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孟小冬过去就是三房,心高气傲的她不一定会同意。

但是孟小冬后来跟了上海滩老大杜月笙,这倒是真的。有人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那还让五房了呢,怎么就愿意了呢?首先我们不说社会背景地位啥的,一个女人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波折,名气、感情、阅历全都经历过了,心境自然也就跟小女生时代不同了吧!


他们这些感情纠纷就不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孟小冬的资料,现在就来说说,孟小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竟能让当时的巨星梅兰芳自己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为其倾倒。

孟小冬于1907年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她的祖父是徽班演员,父亲、叔伯全都是京剧演员,所以孟小冬自幼就一直接受戏曲的熏陶。她九岁的时候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当主演登台演出。

十四岁就与张少泉、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俨然一副大家风范,被业内人称赞: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当时戏曲界有这么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出名,上海赚钱。为了在京剧艺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孟小冬毅然前往北京学戏。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孟小冬的天分和努力打动了余叔岩。

在1938年10月21日,孟小冬正式拜入余叔岩的门下,成为余派老生传人。要知道那时候余叔岩已经息影,而且一直不曾收女弟子,孟小冬是他唯一的弟子,也是关门弟子。

孟小冬在学习了余派艺术后,在唱腔上有了巨大的突破,甚至能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相比肩,名满天下,被人誉为“冬皇”。

在1951年之后,孟小冬经历了丧师、丧夫之痛,在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她的弟子都很争气,像赵培鑫、钱培荣、吴必璋等人,很好的继承了她的余派艺术。

或许是对生活的厌倦,她一直居住在香港、台湾。当时周总理多次表达了想让她回到北京来的想法,都被她婉拒了。在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于1977年5月27日不幸逝世。

本文链接:https://www.yjedu.net.cn/260384.html

遂宁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毕业证补办

相关文章